206. 打春(2/3)

孙爸和村里的其他农民把式一样叫惯了打春,立春是学名,他不叫着拗口。

为何叫打春呢?立春多文静,充满诗情画意,打春太雷人了吧!

孙爸没空理他,像个将军,他忙于运筹帷幄。灌溉、施肥、除草,这是小打小闹,按部就班即可稳操胜券。

孙爸抽着烟,用树枝在院子里的地上画着,一年的远景就近在眼前。

孙刚看不懂,从爸爸舒展的脸上,他能读出,那是又一年的丰收和喜悦。

最后,父亲扔下树枝,撇掉棉袄,换上夹克,扛起铁锹。他不是打架,立春了,猫了一冬,他要“打春”,给庄稼松松土,种上希望。

孙刚终于嗅到春味,打春的味道。

这个“打”一点也不暴力,像儿时父亲的呵责,满是爱的气息。

冬使人慵懒,不知春在何夕,要“打”,才能惊醒梦中人。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天是付出的季节,要勤到自己的田地看看,不能荒了庄稼,荒了时光。

孙刚也找来一把铁锹,加入爸爸的阵营。孙爸看看儿子,笑了笑。

父子俩一前一后的,来到自家的麦地里。

立春刚到,新年还没完,空旷的田野——麦田里就多了忙碌的身影。都在对越冬作物进行田间管理,中耕松土,追施返青肥,防冻保苗。

大家都趁着打春抓紧培土理沟,或追施土杂肥或泥肥,以控制小麦地上部分生长,保护分蘖节和幼穗。

有些对受冻麦苗及时进行追施速效肥料,使麦苗恢复生长,促进小麦萌发高节位分蘖,产生新生分蘖。

很多家庭半大的孩子都跟着父亲到地里忙活,他们知道,他们的父亲也知道,孩子并帮不了他们多少,但起码,孩子可以陪陪他们,陪他们一起“打春”。

孙刚和爸爸一起把麦地里的排水沟清理一遍,夯实。

回家的路上,遇到很多村子里的小孩,绒帽上都缝着一只“春鸡”。

立春之日,这一天人们为讨吉利有用彩色棉布和棉花缝制成公鸡饰手工缝制的“春鸡”。钉在儿童的衣袖或帽子上,名为“春鸡”。

佩戴时要求男左女右,寓意丰衣足食、茁壮成长、吉祥如意。

刚进腊月,家有孩子的农家婆媳,便从针线筐儿里翻捡出平日裁袄做裤剪一名头戴“春鸡”的孩子剩下的花布头儿,开始缝制春鸡。

在立春节给孩子戴春鸡,是老辈子留下来的传统。

只要是老辈子留下来的,都会有根有脉。

为什么在立春这天戴春鸡儿,而不戴其他小动物。

据老辈人说,鸡和吉同音,取个吉利的意思。

再者,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在立春这天开始戴,也象征孩子从小开始便吉星高照了。

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过去农村贫穷,一到春天,就出现粮荒,断炊的、出门讨饭的并不鲜见,农人穷怕了,让孩子在立春这天戴上春鸡儿,期盼将来能过上不愁吃穿的好日子,从此不再遭受鸡(饥)荒之苦。

春鸡做起来很简单,先把花布料按所需的鸡样子剪好,用花儿线缝合时留下一个口儿,把烂布头,或棉花,或小米,或小豆当作填充物塞进去,然后将口儿缝上。

春鸡的雏形便有了。

接下来,要用黑线给春鸡缝出眼睛,再用一小撮儿五色彩线缝在春鸡儿的屁股上,算作尾巴,一只俊俏的春鸡儿便栩栩如生,但手儿巧的媳妇还不满足,还要用一丁点儿红布缝成一个小巧的红辣椒,红辣椒的顶端还要缝上一小块剪成齿状的绿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