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 红薯(1/2)
红薯
天气有点冷,清早打开大门一看,果园里边坡上的草叶上,有一层薄薄的晶莹闪亮的东西,是霜。
民谚说,霜降之前住了耧,霜降之后刨红薯。孙刚开着车,跟随爸爸到地里挖红薯。
红薯是比较“贱糙”的作物,它的生命力十分旺盛,只要植入泥土就能成活,扔在哪儿便长在哪儿,对水呀肥料啊什么的并不苛求。
所以,以前农村里许多灌溉不便的排子田、漏豆坵都种上了红薯,尤其是开垦的荒土荒地大都是种红薯等杂粮作物。
初秋时节,一场大雨过后,红薯藤就爬满了垄畦,覆盖了原野,充满着生机。
红薯全身都是宝,非但红薯是粮食,红薯藤是牲畜的饲料,红薯的梗子叶子还可以用来做菜吃。
蓝天白云下,红薯秧子扭曲着纠缠在一起,显露出深秋少见的翠绿。红薯不声不响,酝酿着饱满与丰盈,以至于撑裂了地面,露出了粉黄的外皮。
孙爸放下手中的农具,说:“你砍秧子,我刨。”
孙刚愉快地应了一声,弯腰,扯起地瓜秧,拢成一束,砍起来。
红薯秧子挑回家除了拣一些嫩一点的能当菜吃以外,大部分都喂果园里的几个牲口。红薯秧子对它们来说,是上好的青饲料。
这些红薯秧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搂抱在一起。孙刚实在分不清条理,只好把它们滚成一团,用镰刀削。
红薯藏而不露,收红薯就有点地下掘宝的意境。村里人管收红薯叫刨红薯。“刨”不像“收”那样对结果一望而知,每一镢头下去都带着饶有兴味的探秘和期待。
垄上的红薯藤都收完以后,孙爸就要大显身手了。拎起头,对准一个地方刨下去,往往在红薯周围刨一圈,把地翻松了,那整串的红薯就露面了,一串串红薯像团结紧密的兄弟姐妹一样抱在一起。
出土的红薯如纺锤般大小,苗条秀气,攒簇一堆,最是农人喜欢的模样。若是大得像娃娃头,就使人惊讶一声了。
极个别的地上扯着一条谎蔓,地下却空空如也,或仅是一窝薯儿薯孙,对之孙爸也只好摇头叹气,这种情况他见多了。
还有的红薯似乎和人捉迷藏,主窝之外另有深藏或跑窝的,逗得你兴起,就像挖地老鼠似的,跟踪追击,不然就被其溜之大吉,只有到了初冬犁地时它才不得不露面。
灿烂秋日下,孙爸大汗淋漓,腰弓低头,像膜拜土地。他用力地挥舞着镢头,在咔嚓咔嚓的声响中,把深藏在土里一夏一秋的红薯小心翼翼地刨出来。
孙刚砍完秧子,也来挖红薯。孙爸告诫他要小心,别把红薯给碰破了。
学着爸爸的样儿,孙刚高高地举起锄头,猛地朝地里挖去。一不小心,就把最大的那个红薯给刨了个大缺口。有时候会一刨两半,红薯无辜地流出雪白的汁水来。
惹得孙爸一阵摇头连说可惜,笑着说:“刚娃,你还是捡红薯吧,拢拢堆,等会好装袋。”
孙刚呢,也只好耷拉着脑袋去捡红薯了。
那些状如羊**的红薯,饱满丰盈,一嘟噜一串,躺满了一地;有被锄头破了口的红薯,乳白的汁液从断裂处冒出,状如奶水。
忙了一会儿,孙爸把镢头倒立过来,用小石子刮着上面粘粘的土,说:“刚娃,歇一歇啊。”
接着就点了一根烟,深吸一口,缓缓吐出。他望着满地的红薯,满怀喜悦地说:“人不辜负地,地就不辜负人。”
爸爸的情绪,像他嘴里吐出的烟,轻轻飘向半空,散开了。
小时候,孙刚和哥哥跟着爸爸妈妈下地的时候,就是捡红薯的,根本刨不好,经常把红薯刨的伤痕累累。
其实小时候他们兄弟俩,和村子里其他小孩子一样,经常跟着爸爸妈妈到地里挖红薯有一个更为隐蔽的原因:那就是在红薯成熟的时节,地里总会出现一些来自其他乡镇地区来卖甘蔗的人。
那时,孙刚家乡没有人种甘蔗,田里地里不是水稻麦子等庄稼,就是红薯玉米等作物,根本就没有那些当时孩子们看来十分好吃的东西。
跟在爸爸妈妈身后捡着红薯,眼角却在关心着远处有没有人挑着甘蔗的担子向地里走来。
孩子们的耳朵也支棱着,想听到来自甘蔗贩子的叫卖声:“红薯换甘蔗喽!红薯换甘蔗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