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章 联合收割机的轰鸣(1/5)

锦西城被十九团和二十三团打下来的时候,盛京城被围已经快一个月了。

别看时间这么久,可城内一点没因粮食而发愁,就是煤炭柴火略有不足。

得亏现在是夏天,用不着烧火取暖,柴火的消耗相对不大。作为满清的陪都,盛京是清廷在关外的根本。

这里不光有如同

“土皇帝”一般的盛京将军,还设有户、礼、工、刑、兵五部和内务府,统管整个东北,无论从粮、钱、还是兵员,都很充足。

这些年清军在吉林云集大军对付北海镇,几乎有一小半的钱粮和兵员都是从盛京地区补充的。

在北海镇将兴凯湖和双城子地区建设成农耕区前,盛京地区还是关外最大和最重要的产粮地区。

京师及关内直隶、山东等省发生自然灾害时,经常会从盛京地区海运粮食予以接济;并且察哈尔蒙古、黑龙江、吉林等地歉收,也要靠其周济。

满清在盛京的粮储体系分为旗仓和民仓,旗仓专属八旗驻军和旗人,民仓就是常平仓。

比如奉天府属的承德县民仓就存米四万石,旗仓更是高达十六万石。两处的粮仓的存粮加起来,十几万人省着点吃,再加上民间自有的存粮,坚持三四个月毫无问题。

说完了粮食再说钱。但凡打仗,关饷、赏钱的开销就跟流水一样。可偏偏盛京是最不缺钱的,在城内户部的银库里,还存着三百多万两白银。

乾隆四十二年,因盛京户部入不敷出,乾隆特意传旨从京城户部调拨过来一千万两永久储存,用于改善其财政。

后来清廷在吉林用兵的军饷也从中划拨,几年下来,还剩下这么多。最后是兵,这个就更不用提了。

城内的八旗兵原本就高达一万五千人,加上他们的家眷,总数不下十万。

以前是嫌兵多空耗钱粮,限制当差人数,现在是有多少兵都觉得不够,城内十五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旗人男子全部被征召。

古代的中国是农业社会,在这种经济体制下,军队只要能发的出军饷,官兵能吃饱饭,士气就不会全面瓦解,依然保有战斗力。

是以城内的清军虽然野战打不过北海军,但坚守城池的勇气仍在。到了农历八月初--也就是西历8月底的时候,城外的高粱熟了,于是北海军开始在清军的眼皮子底下收割高粱。

赵新之前带着补给来的时候,就已经算好了庄稼收获的时间,打的就是

“因粮于敌”的主意。高粱的口感虽然比白面差,但热值比大米和白面都高,每一百克的热量是350大卡,而且富含粗纤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