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莫道瘴海是天涯(2/2)
海南的商船一般是在每年的一月份出发去暹罗,而广州的则要相对晚一些。所有商船回国都要等到当年的九月以后,只有这时南中国海才会刮南风和西风。眼下已经是农历腊月,正是西风最盛的时候,所以甘泉岛有这么多船十分正常。
这些人中有的听说过北海大铁船,但是还从没见过。不过北海货的名声经过这些年已经在南方传开,于是便有人壮起胆子,派出柴水船过来询问。邓飞他们这次南下带了不少货物,目的就是想在南洋售卖,以便展现北海镇的工业实力。
眼下北海镇最出名的商品就是火柴,而那种使用纽扣电池、只有半个巴掌大的计算器也很有名;其他诸如大块平板玻璃、马灯、铝制品、兽皮和人参也都是抢手货。
于是贸易部的两名办事员出面,趁着补给淡水的工夫,开始做起了生意。有了第一家,第二、第三家也都陆续来了,一时间,雷神号的甲板上俨然成了个小市场。
基本上从1780年以后,南洋的航海贸易达到鼎盛,中国商人垄断了马六甲海峡周围各国的物产贸易,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早期。他们从南洋各地运回带清的商品里,包括了稻米、木材、铜、铅、椰油、红糖、胡椒、豆蔻、虫胶、靛蓝、犀角和象牙。
当然,这些也是海盗们最喜欢的货物。不管是在江坪还是顺化,只要船靠岸就有人收。
虽说这年月的胡椒和豆蔻都是好东西,可另一时空的更便宜,北海镇并不需要。在看过货物清单后,贸易部的人对犀角、靛蓝、硬木这几样比较感兴趣,随后闻讯而来的洪涛又在购买的货物里添加了虫胶。
在聚丙烯酸还未出现之前,虫胶一直是肠溶药物常用的包裹辅料。此外还可以用于工业,像是抛光剂、胶粘剂、绝缘材料和模铸材料都会用到。
在跟这些商船做生意的过程中,贸易部的人了解到近两年西山海盗十分猖獗,像他们这样的千料商船如果不结伴同行,很容易在北部湾遭遇劫掠。而且西山海盗不光是劫货,连商人、船头都要绑票要赎金。
洪涛好奇的问道:“这些海盗都是什么人?”
一名商人愤愤道:“还能是什么人,不就是那些疍民。内海那边,只要看见那种七八个人的小渔船,十有八九就是海盗!”
清代的北部湾被称为“内海”,这一带海岸线曲折迂回,凹凸错落,可供小型渔船藏匿躲避的港湾随处可见。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沿海星罗棋布的岛屿,单是广东一线就有七百多座。西方人管那些盘踞着海盗的小岛称为“the ladrones”,最早是葡萄牙人特指,后来英国人、法国人也跟着沿用。
然而之后从几名搬运货物的水手口中,洪涛又得到了不同的讯息。那几个满头大汗的水手一脸喜色的接过洪涛递来的香烟和水杯,讲出了自己的看法。
“老爷,说实话,那些人也是被逼的没活路了。要是能过上安稳日子,谁愿意过打家劫舍啊!”
“是啊,那些疍民总被人看不起,日子太苦了!”
另一个水手只是听着闷头不语,等洪涛一问才知道,此人就是个疍民,说起自家的事都是一把辛酸。
清代的疍民属于极度贫困群体,由于被人长期视为“贱民”,想要登岸谋生往往会收到歧视。而他们出海打渔只能糊口,还要忍受官府乃至鱼贩子的盘剥,就算是最勤劳的人想要发家致富也根本不可能。对于大多数渔民来说,捕鱼只是为期120~150天的季节性行为,到了夏季,受到生计重压的渔民们便铤而走险。
事实上,整个十八世纪南中国海盗泛滥的症结,归根结底就是田地和沿海的物质产出根本满足不了人口的过快增长。而土地兼并和吏治腐败,让许多农民被迫离开田地,下海捕鱼谋生,进而转变为海盗。
乾隆时代,由于内陆地区长年没有战乱,导致中国人口从亿增长到了3亿多,翻了一倍不止。甚至连南方边远地区都是生齿日繁,人满为患。在各省中,广东、福建、河南、山东、直隶是承受人口压力最重的省份。截止1787年,广东省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亩,就算是均田也都养不活一家数口人。
尽管先有荷兰人在巴达维亚对华人进行屠杀,后有阮朝在嘉定搞屠杀,同时满清对移民海外者的命运采取不闻不问的鄙视态度,可移民大潮从未停止过。比如从广东到爪哇的槟榔屿船费是20西班牙银元,即便如此,沿海百姓很多人宁愿借高利贷也要去。
洪涛跟几个商人和水手分别聊完后,越发觉得北海镇这次光是收拾西山海盗和阮光平,并不能解决海盗的问题。于是他便回去找邓飞和王远方,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这特么叫什么盛世啊!有钱人的盛世,穷人的噩梦!我觉得要想从根源上解决海盗的问题,咱们得在广东大规模招贫困渔民。”
邓飞点头道:“这次南下是一揽子计划,教训西山朝只是第一步。等收拾完西山海盗,尤其是莫观扶和陈添保那帮人,郑文显他爹才能安心回鲤鱼门帮咱们招人。其次要在琉球搞个中转基地,这样从珠江口到琉球,再到南九州、济州岛、北海镇,整条移民的运输线就能串起来了。”
王远方拍着洪涛的肩膀道:“洪大夫,要是南方移民陆续北上,你们医疗口的压力可不轻啊。”
洪涛释然道:“放心吧,这都是小事。到时候缺东西我就找赵王爷要,哈哈哈。”
()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