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四章 公门一入深似海(2/3)
武官将灯笼凑近再一细看,只见对方脑门上赫然一个血洞,脑袋下的地上竟还摊着一汪鲜血。他举着灯笼又看了看附近的另外两人,发现也都是一般模样。
一阵寒意蓦地袭上心头。南方四月的夜晚并不冷,甚至还有点闷热,可这名武官却是如堕冰窖,浑身起栗,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怔怔地张着大口,喉咙里发出了像风箱一样的声音。
“来......”
然而还不等他喊出来,就听“哒哒”两声轻响,那武官瞬间胸口中弹,栽倒在地,手中的灯笼摔落后,呼的一下就着了。不一会,两个身影便从架设在街上的鹿角杈子后走了出来。
王远方从两架鹿角的缝隙中穿过,用脚将烧着的灯笼拨开,回头对赵新说道:“你怎么把他给打死了?一会谁帮咱们叫门?”
赵新低声道:“这衙门里晚上都是落锁的,没人叫的开。”
话说清代各级官衙的防御,其实首先依赖于城防,一旦城内发生有人攻打衙署的突发事变,便只能仰仗守城的驻军救援。
比如晚清时黄兴率人攻打两广总督署衙,两颗炸弹一扔,当场炸死卫兵数人,其他人都逃入了卫兵室内抵抗,最后还是广东水师提督李准闻讯带着绿营兵赶来,这才将义军击退。
事实上无论是县衙还是府衙,甚至于总督衙门,到了夜晚唯一的值班机构,就是设置在衙署大门廊屋内的号房。
号房门子的主要差事除了有类似于后世门卫的“来人登记”的职责外,其主要工作是应对衙署内部作息节奏的信号发布。
比如从卯初一刻(早上5点15)请锁钥开门,一直到戌初三刻(晚上7点45)给大门上锁,其间呼唤住衙人员起床、催促画卯上班、告知长官已到大堂或签押房办公,以及午休、散衙等等,都由门子用敲梆、敲鼓或击云板的方式发布信号。
另外衙署内部各院落及办公场所门户的晨昏启闭,也都归门子操作,大门的钥匙最后要交给住在后院的主官保管。
也就是说,即便是有天塌了的大事,也必须是门子先去后院,冒着风险把老爷叫醒,说明情况,拿了钥匙才能开门。
王远方一听也没脾气了,心说只能用炸药了。
两人打着手电走到府衙大门外上下打量,这时王远方便看见门扇上安着一个类似圆桶的东西,一半露在门外,一半在门内。他拍了拍赵新,又指了指那圆桶,意思问这是什么?
赵新摇摇头,表示自己也没见过。
实际上这玩意叫“转桶”,也叫“转斗”,其用途是在夜晚落锁后传递紧急公文用的。从唐代开始一直到晚清,官衙的大门里都设有门铃,夜晚来人会拉动门外的绳子叫醒号房里的门子,然后用转桶传递公文。到了民国以后,“转桶”便失去功用,随后就都给拆除了。
王远方此时从大腿外侧的口袋里掏出一块20厘米长、两指见方的塑胶炸药,拆掉外包装后,先是用匕首将其一切两半,然后和赵新分别拿在手里反复攥了几下,将白色的炸药捏成比大拇指略粗的长条。
之后两人如同玩橡皮泥一般,将炸药小心翼翼的粘在了两扇门的门环周围,形成了一个差不多有四十公分直径的环形。
接着,王远方从战术马甲兜里抽出一根一米多长、带有电雷管的拉发索,将雷管一端用力的塞进炸药里。等一切准备完成,他冲赵新点点头,赵新随即就快步下了台阶,跑到了八字墙的最外侧蹲下,离府衙大门大约有二十多米远。
王远方这时将拉火索手柄上的小铁环用力向右一拧,然后向外猛的一拉,里面的导火索立刻就开始冒烟。他急忙抱着枪蹿到了赵新的位置,两人一起趴在了地上,静静等待。
时间像是过了好久,又像是转眼即逝,只听“轰”的一声巨响,一团带着硝烟的火球在两扇大门上瞬间爆开,无数的木屑伴着大门上的铜钉向外飞溅,将府衙大门对面的影壁墙打的一片斑驳。
这下连报警的大鼓都不用再敲了,半个扬州城都被惊醒了!
赵新和王远方用手胡噜掉飞溅在头上的木头渣子,起身打开枪身下面的战术手电,从门上炸开的破洞就钻了进去。
爆炸发生时,号房里正在睡觉的门子被突如其来的轰鸣声和震动给吓了个半死。因为有着“官不修衙”的传统,已经十分陈旧的门房里噼里啪啦掉落着尘土,整座屋子显得摇摇欲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