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羌中与南中(1/3)
左仆射贾文和貌状温良,与人语常微笑,然既处权要,涉赏罚臧否之事,时人疑笑中有刀也。
刘辩听着尚书台中对于贾诩的流传开来的看法,再看着贾诩一脸的纯良无辜,刘辩忍不住想笑。
你贾文和不是一贯善于伪装吗?也有今天?
刘辩没想忍,贾诩自然能瞧出来。
于是,他表现得更加委屈了。
到底是自己身边的重臣,刘辩并没有笑出声。
他还安慰道:“文和莫急,待到时间久了,些许误会不攻自破。”
贾诩见天子还在笑,都没停过。
他一点都没觉得被安慰到。
可他的心情已经变得轻松起来。
这时候,贾诩才道明他的来意——“陛下,蜀郡太守审配与金城太守陆俊皆上书言及羌中之事,或云羌中羌人有归附之心,臣以为,可如蜀郡太守审配之议,于羌中设属国都尉,辖制羌中众羌,以免其时常入塞侵扰。”
对于这些事,刘辩一直都是知情的,审配在蜀郡,一直尝试着联系招揽更多生活在羌中的羌人,而今年在陆俊他们取代了马腾进而掌握了金城郡的权力后,他们也联合了陇右主动向羌中进攻。
益州和凉州两个方向一同出力,然后才有了如今羌中的局面。
贾诩建议道:“臣以为,今之局势,已经可以尝试于羌中设立属国都尉,只需以少许兵力镇之,可免周边多郡戍边之费。”
这是一笔很容易就能算明白的账,若是不想夜夜防贼,那就直接派兵到贼窝里去。
由此派出的兵力,及钱粮上消耗,绝不比各郡防备羌中所用的人力钱粮要高。
刘辩想着,大将军和骠骑将军的部曲暂时都被归于了西园军中,但设立在羌中的属国都尉还是不太适合让他们去,最好是由附近的凉州和益州选拔兵卒前往镇守。
略加思索之后,结合着贾诩的建议和审配以前曾上书过的对于羌中属国的设想,刘辩做出了决定:“以羌中设青海属国,分为两部,一部以金城起为青海属国西部都尉,一部以蜀郡起为东部都尉……先各以一郡之力,缓缓图之,再辅以邻郡。”
刘辩还记得陆康对他的谏言,不搞什么大动作,一点点慢慢来。
贾诩复又进言道:“臣闻南中四郡之地,其蛮族闻耕种之法数年矣,然仍有大军镇守,以防不测……臣以为,或可先行撤军。”
刘备至今还是安西将军,依旧领着兵在南中安民。
刘辩问道:“近期南中之奏书公文中可有什么要事?”
贾诩答道:“臣观之,皆是言明南中教化蛮族之进度,益州于南中投入颇多,然臣观文书之上所言,仍有些蛮人惯于取食于山林之中,对于朝廷所发之稻种,或随意播撒于田地之中不加打理,或私自以种为食,而官吏不能止。”
“是以,臣以为当先撤军,且暂不提供稻种等,以观过去数年之成效。”
刘辩明白贾诩所想,他派刘备等人去教南中的蛮族如何耕种,当然是希望让这些蛮族能够过得更好,也能更好的融入大汉的大家庭。
可若是因此让一些坐享其成的人把这种付出当成理所当然的话……
刘辩虽然说不出“救灾是社会主义的事”这样的话,但他也不愿意去当冤大头。
思索之后,刘辩决定先把这件事的决定权交给刘备,并让贾诩直接草拟一份诏书。
汉家的诏书相对而言并没有那么制度化,尤其是这种传递命令的,连套话都不需要加。
写诏书的专用竹简刘辩这边就有,很快,贾诩就拿着毛笔在写好了,并在主书者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后还给后面预留下了一个位置。
然后,诏书更快进入到了下一步的审核。今日在尚书台中负责此事的尚书正是杨彪,他很快就通过了审核,随后有尚书台的令史将诏书的内容誊抄在了另外一份竹简之上,这个时候,两份诏书又被送回了云台殿。
其中只包含了诏书内容的那一份只有两节竹简,在经过刘辩的确认之后,很快就有宦官来把两节竹简写有字的那一面对着,并用绳绑好,最后再以专门的封泥匣将绳子全部覆盖住,最后,负责为刘辩保管天子六玺的郭直取出了对应的玺印,在印泥之上留下印记,完成对诏书的封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