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前路何方(3/4)

一方面也表明自己在这场权力交接中的态度,安了刘娥的心,也给了她时间去捋顺一切繁杂之处。

短短的数日时间内,已经可以看出赵祯手段的进步。

也让刘娥明白,她之前或许,一直都小看了自己这个儿子。

不过这也正常。

毕竟,他虽是大宋的太子,之前也在监国,可因年纪尚幼,一直只有个虚架子。

如今登基继位,身份和肩上的责任都与以往不同,自然也就慢慢显露出了自己的政治能力。

正因如此,刘娥才故意迟迟没有决定理政的方式,而要等到赵祯守孝结束询问他的看法。

那晚的谈话,虽然他们母子发生的小小的分歧,但也更让刘娥意识到,自己这个儿子并不平庸。

对于朝局,他是有自己的看法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至少目前来看,他对于自己这个母亲,依旧保持着尊敬,并没有对她垂帘理政有任何的不满。

独立但不莽撞,有见解但不固执。

这般表现,足以让刘娥改变她之前只是将赵祯当做一个懵懂稚童的想法,转而以更谨慎郑重的态度,来重新考量她和赵祯相处的方式。

也是出于这个原因,虽然今天赵祯的话让刘娥觉得有些狂妄,但是,她依旧默许了赵祯的行动。

与此同时,感受到刘娥审视的目光,赵祯的心情也有些紧张。

事实上,他也非常清楚,白天的那次奏对,实际上是刘娥在借机试探。

除了试探他的政治能力之外,更多也是在试探,他到底有没有夺权之心。

天家之中,向来是权力和亲情的交织倾轧。

秉政太后和皇帝之间,更是将这种复杂性发挥到了极点。

更不要提,他们这对母子,其实并不是真的母子。

虽然刘娥自信她把消息瞒的很好,但是假的就是假的,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自己。

所以,一旦母子之间的关系有了什么可能出现的裂痕,心里最先感到疑虑的,实际上正是刘娥自己。

要不然,她也不会如此轻易的就答应赵祯,纵容他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以作试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