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安得广厦千万间(2/4)
一个国家的政策代表着什么,没有人比徐硕这群人更了解了。
在大明的政策倾向下,关外之地不过五六年时间就成为了北方富庶之地,而西南便是下一个“关外”。
在政策的春风下,贵州的遵义府无疑是第一个吃到葡萄的地方。
“对了,其它几个府的官员应该都陆续抵达了吧?”
王章询问徐硕,眼神中带着几分担心。
他的担心徐硕能够理解,毕竟遵义府之所能发展那么快,主要在于之前整个贵州只有他们这一个地方脱离了军管,因此四川布政使司调拨的资源,大部分都被他们吃下了。
现在随着各府官员陆续抵达,各府军管也会随之解开,遵义府能获得的资源毫无疑问会逐渐降低。
“各府的事情忙不到我们头上,现在遵义府内其它县都步入了正轨,即便布政使司削减调配府上的物资,你这里的物资也不会欠缺的,这点伱可以放心。”
徐硕安抚着王章,同时也道出实情。
以贵州的情况而言,指望南边的云南和广西是不可能的,只有指望四川和湖广调拨物资。
而面对四川与湖广,它们能进入贵州的驿道唯有铜仁、遵义、毕节三府能运送物资。
从四川进入遵义,桐梓县是当之无愧的门户,因此桐梓县建设越好,四川对贵州运送物资的后勤压力也就会越低。
若是连这点眼力见都没有,这个遵义知府的位置,徐硕恐怕也干不长远。
“按照考核,我们还有两年半的时间。”
徐硕看着王章开口道:“我知道你压力很大,不过这边你不用担心,我特意询问过吏部。”
“关于桐梓县,你的功绩考核与各县不一样,桐梓县的人口和耕地与根脚和各县相差甚远,因此你要做的便是实事求是,只要能在剩下两年半里让桐梓县百姓自给自足,那你的功绩就足够评个甲等。”
六部经过朱高煦改革,对于各县考功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但结果的评分等级是一样的,那便是按照甲乙丙丁四等进行划分。
甲等表示极为优秀,可以视情况拔擢一到两级,乙等表示合格,可以留级或累功乙等三次考核来拔擢一级。
“丙等表示欠缺,留职留级观察,丁等则是降职一级,以儆效尤。”
可以说,朱高煦制定的就是简单的升迁评价,不同的是考功司只负责考功,而地区考功官员若是考功出现问题,哪怕只有一个官员出现问题,他也会遭到降职一级的处罚。
至于官员的问题,则是有各省的巡察御史负责记录和监督,一旦有违法违纪的事情发生,那巡察御史就会上奏天听,由宫廷视程度来派遣大理寺、刑部、刑科、锦衣卫与西厂来处理。
朱高煦倒是没有单独再设立新的监察衙门,毕竟老朱留下的衙门已经足够用了,基本涵盖了各个方面。
他要做的,就是加强或集中这些衙门该做的事情与权力便可。
至于洪武年间逐渐改为十年一考的“京察”制度,也被朱高煦常态化制定为“一年一检查,三年一考功”的方式。
简单来说,每年都会有巡察御史与户部考功司官员前来巡视,三年都合格才能被评价功绩。
这三年间,即便前两年都是甲等,但最后一年只有乙等,那也无法达到甲等的标准,只能按照乙等来算。
可以说,洪武年间的京察制度顶多就是大明官员头顶上的利剑,但永乐年间的京察制度就是放在官员们脖子上的斧头。
利剑割喉,斧头断头,这便是百官们的评价。
正德年间想把京察改为三年一考察,结果遭到了百官们的强烈反对,最后无法执行下去,而今朱高煦每年一查,可以说让那些本就手脚不干净的官员是胆战心惊,辗转难眠。
正如徐硕他们的讨论一样,别说那些手脚不干净的官员,就连他们这种比较清廉的官员,都在担心自己的功绩不达标而被留职或更换。
这样的效果,正是朱高煦想要的,因为洪武年间那套二十几年才更换几万官员的效率已经无法满足现在日益庞大的新政官员体系,正如眼下……
“报考下一次科举的新政学子数量有这么多?”
距离桐梓县千里之外的南京城春和殿内,饶是朱高煦,也不由得被手中奏疏所汇报的数字感到震惊。
【二十二万七千六百二十七人】
瞧着这串数字,朱高煦先是震惊,而后便是询问:“今年毕业的学子数量有多少?”
“大约三十三万。”亦失哈凑上前来回答,并继续道:“由于年初只选了十万胥吏的事情开始发酵,许多学子都对日后走胥吏路线感到了怀疑,故而开始转向科举。”
亦失哈的话让朱高煦颔首,就业环境越差,吃朝廷这碗饭的人就越多,朱高煦很清楚这个道理。
当然,参加科举之人更多想的还是想着一步登天,毕竟当上举人就能担任官员,免去了先当胥吏再学习备考的几年“弯路”。
“他们会撞得满头包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