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二、六七三:张河:王爷到底是个念旧情的人啊(1/4)
平庭县。
四州在陈墨的统治下,早已稳定,恢复了太平时期才有的秩序,各个官道上的驿站也得到了修缮,各县的衙门派了官吏驻守,因此会试的榜单,从襄阳发出后,八百里加急的情况下,仅过了七天,便送达了平庭县。
与会试榜单一起到达的,还有洛南方面的消息以及军中邸报。
如今平庭县的县令乃当初的主薄赵道先,虽然平庭县只是一个县城,但因其特殊性,赵道先的权柄,可比一般的县令要强。
收到消息后,亲自张贴告示公布,在他的心里,安国公晋封魏王的事,可比这会试的榜单重要多了。
有了衙门的推波助澜,本就足够爆炸的消息,立即以最快的速度传遍整个平庭县以及隔壁的清亭县城。
要知道,这两县的百姓,可是陈墨起家的基本盘,随着陈墨的势力、权柄越来越大,有许多百姓跟着迁去了襄阳以及虞州龙门县的,但两县的本地人还是多入外来人口,因其两县的特殊性,使得两地的百姓有种天然的优越感。
这就像陈墨前世,有一部分京爷和沪爷看不起外地人一样。
而且陈墨的官越做越大,权柄越来越重,本地的百姓也有一种与有荣焉的傲然,也是他们用来炫耀的资本。
而这也就导致,若是坊间有人敢说陈墨的坏话,他们第一个不答应,会第一个站出来,维护陈墨的名声,也会主动的去宣传陈墨的功绩。
就拿一个例子来说。
参军。
古往今来,无论是哪个朝代,除非是活不下去了,或者是朝廷强行征兵,要不然没有一个良家子会去当兵,百姓对军队也没有尊敬,只有鄙夷,甚至被百姓们叫做丘八。
可是两县的百姓,却以加入陈军为荣,当做吹嘘的资本。
甚至只是当一个陷阵卫的小卒,在两县也是媒人眼里的香饽饽。
百姓的拥戴,读书人的“感恩”,让陈墨在民间的声望极高。
因此消息传开的第一时间,两县的百姓纷纷欢呼。
同时,这种嫉妒的尊敬与崇拜,让已经边缘化的张河,依旧是百姓和两县官员巴结的对象。
张家。
虽然“郭先”还没有与张河的女儿张珠完婚,但在张家那些下人的眼里,“郭先”已经是张家的姑爷了,地位尊崇,甚至有时候张河处事,多会事先询问“郭先”的意见。
正是晌午时分,张河一家子正在用着午膳。
突然管家来报,说赵大人来了。
张河亲自去迎。
尽管他是第一个跟着陈墨的老人,但毕竟失了宠,这些外人不知道,赵道先可是知道的,另外,赵道先跟着陈墨的时间,也只比他短几个月,而且此人有文化,上限可比自己高多了。
“哈哈,张将军,本官给你道喜了。”
张河有些不解道:“赵大人大驾光临,不知道张某喜从何来?”
“张将军有两喜。一喜是安国公已经铲除了逆党芦盛、楚衍等人,成功解救陛下,有滔天大功,已晋封成了魏王,并且魏王向陛下为张将军请封,加封张将军为检校司空。
二喜是恭喜张将军找了个好贤婿,郭先已高中贡士,位列榜单第四十七,也算得上是名列前茅,如今朝廷官职空缺,令贤婿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啊。”赵道先有些羡慕的说道。
张河惊得下巴都快要掉下来了,赶紧将赵道先迎了进来,想要仔细确认,在后面的张珠正好听见,芳心欢喜的快要炸了,她看向旁边的郭郎,心中已经认定了,非他不嫁,直到张河咳嗽一声,她才慌忙的与“郭先”一起,迎接赵道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