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被成功搅乱的浑水(4/5)

昨天他刚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对着镜头说出华夏人不可能脱离世界,单独造出光刻机。

今天早上他刚刚还在烦恼媒体断章取义,紧跟着就接连听到这么两个“好消息”。

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墨菲定律跟摩尔定律,同时要给他点颜色看看?

真的,太特么荒谬了!

大脑思考能力在这一瞬间几乎停滞,半晌后卢宁才一脸古怪的看着这位公司的首席技术官,问道:“你能百分之百确定华夏人已经开启了这些试验吗?”

让他没想到的是,施耐德犹豫了片刻,然后摇了摇头道:“不能。”

“啊?”卢宁突然觉得天重新亮了……

“你先看看公司内部的技术探讨论坛吧。”施耐德没有强行解释,而是快速的关掉了刚才的动画演示,在电脑上进入到公司专门用于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交流的论坛上。

果不其然,里面全是在讨论这个话题的帖子。

尤其是一个名为华夏新光刻技术可能性讨论的综合帖,相关的讨论数已经有3000多条。

一点开就是最新的发言。

“刚刚重新修改参数跑过了,可惜论文里没有详细描述元件库,但计算机给出的结果跟论文数据相差不大,大概在百分之二十左右。需要更详细的参数才能判定。”

“别想了,如果这是真的,华夏人不可能给出更详尽的数据了。”

“有没有可能,这真就是通过理论推导?毕竟之前从没听到过相关消息。要知道这样一个浩大的设计跟工程,可是有太多工程问题需要解决,每一项解决方案都能写成专利,但我刚才在专利库中搜索过了,并没有找到相关任何技术信息。”

“我也希望这只是个理论,但怎么解释那些几乎无法作假的数据跟那套控制系统?”

“对啊,所有数据我们都已经多次验证了,而且我相信在我们之前,已经有人验证过了。如果是荒谬的结果,根本不可能发表。”

“有一种可能,消息是一直封锁的。华夏人根本不打算通过专利的方式来保护,直到现在实验室已经快要验证成功了,才把论文发出来。”

“提示一下众位,这篇论文的作者是个数学家,就是提出了群论耦合因果框架的那个数学家。而且论文有且只有他一个人的名字,按照一般情况,这类论文的作者名单即便比摘要还长,我都丝毫不感觉奇怪。”

“抛开技术层面的探讨,这绝对是我这辈子见过最离谱的事情,没有之一。”

……

展示了一部分讨论之后,施耐德这才闷声道:“懂了吗?现在我们什么都不确定,因为我们所有的证据只有两篇论文。我们需要更多的证据或者情报,才能进行更准确的判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