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三:巡游(2/3)
老十七宁王权和宁王傅、大宁都督颍国公傅友德,早已在边界恭候多时了。
两人带领朱元璋先视察了新城、富峪、会州等地的军屯情况,这些卫所地处大宁南部,毗邻燕山山脉,土地适宜耕种,因此以汉人为主。七分军屯三分民屯,开垦土地近十万顷,产粮足以供应整个大宁的驻军,极大的减轻了内地的后勤负担,是整个大宁卫稳定的基石所在。
再往北走,到了大宁一带,便几乎看不到耕地了,放眼望去全都是蒙古人的牧场。
进了大宁城,却又是另一番景象。城中人口繁多,其中七成汉人三成胡人。城内除了军城必须的兵营粮库马场之外,还有非常热闹的市场。
市场中,胡汉杂处,贸易兴盛。到处可以看到操着生硬汉话的蒙人在跟汉人商贩讨价还价。也有什么都不买的蒙古人,跟汉人摊主在纯唠嗑,双方神态轻松,言语热络,大声开着玩笑,时不时爆发出豪爽的大笑声。
朱老板来的这天,正好赶上逢五逢十的大集,整个大宁卫的蒙古人都来赶集,他们用自己养的马匹牛羊,还有在草原上采集的草药,打猎得到的兽皮,跟汉人商贩交换铁锅、盐巴、茶叶、布匹、菜刀、脸盆……以及针头线脑等一切生活必需品。
市场还有官员专门维持交易秩序,买卖双方若对交易有异议,可以请他们进行仲裁。市场上甚至还有大牌子,贴出主要贸易品的市场价,以防有人赚黑心钱。
而买卖双方只需要付出三十税一的轻微代价,就可以换来这一切。
“你这个市场搞得很上道嘛。”朱老板微服视察之后,对傅友德赞不绝口道:“不光打仗厉害,搞商业也有一套啊。”
“这都是当初六王爷的教诲。”傅友德年事已高,但身子骨还很硬朗,谦虚笑道:“他说要想永绝边患,贸易是最好的武器。要让蒙古人习惯于通过贸易得到他们需要的一切,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自觉维护贸易环境。”
“十年过去了,正如六王爷所说的那样,现在蒙古人十分依赖互市。在他们的强烈要求下,从一开始每月两次,到现在十天两次大集。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买到所有需要的东西,普通牧民的日子都快赶上原先的王公了。谁要是搞叛乱,破坏了他们的好日子,不用我们出手,他们自己就会群起而攻之的。”
“嗯,是老六的路数。”朱元璋笑道:“那小子……哈哈,说来也不老小了……总是把贸易放在第一位。”
“六王爷可不只教了老臣贸易这一招。”傅友德又笑道:“他还传授了老臣几招,比如严格规定每个部族都只能在自己的卫所游牧,绝对不可侵入其他卫所领地。”
说着他压低声音道:“当初老臣还不清楚这样做有什么用,但十年过去了,各个卫所的蒙古人已经变得泾渭分明,彼此十分防备。再没人有能力号令各部一起行动了。”
“嗯。老六的主意向来靠谱。”朱元璋满意的笑道:“当然也多亏了老傅你执行到位啊。”
“如今两族通婚已成常态,大量的蒙古青年应征入伍,到南洋为大明开疆拓土,为臣可以很肯定的向皇上道喜,大明各部归化成功,在大宁设立布政使司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傅友德有些激动难耐的抱拳道。
“那是皇上考虑的事情,不是咱这个退休老头该插嘴的。”朱元璋摇摇头道:“我就是来看看伱们,看看自己打下的江山。”
“是。”傅友德应声问道:“太上皇可还满意?”
“嗯。”朱元璋点点头道:“有你老傅在,咱当然满意了。”
说着他又关切问道:“可是你比咱还大三岁呢,也该跟咱一样,退下来享享清福了。”
“老臣七十岁就开始上疏乞骸骨,可是都被太上皇慰留了。”傅友德苦笑道。
“哦,是吗?”朱元璋不好意思的笑起来道:“你再上一道疏,就说咱同意了,皇上应该会准你致仕的。”
“是,老臣谢太上皇恩典。”傅友德抱拳笑道。
“老十七,别整天光想着就藩海外。”朱元璋又对宁王朱权道:“你抓紧跟你王傅学着点,等他致仕了,大宁可不能乱啊,不然你大哥饶不了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