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场(3/4)
由于永国立国时间很短,所以国中近九成五的人口都是当地的土民。
永国的建设也趋于原始,不仅比不上印度厮当的诸藩,也比不上昆仑洲的诸藩。
因此,在草草巡视过几个城池后,朱和垠便踏上了前往昆仑洲的航路。
四月二十六日,朱和垠率领舰队抵达了瑞国港口城池汉口(吉布提),瑞王朱常浩老迈,无力迎接,派世子朱由梁迎接。
朱常浩是朱和垠曾祖父朱常洛的弟弟,因此朱和垠也没有苛责,而是在朱由梁的带路下前往了瑞国国都汉中(亚德斯亚贝巴)。
瑞国位于昆仑之角的中心,北与奥斯曼帝国毗邻,南同桂国临近、西部虽然名义上接壤唐国,但由于昆仑诸藩国力弱小,因此至今没有在交界处设立集镇。
由于瑞国水资源和金银等矿产资源丰富,距离印度厮当最近,因此国力发展的不错。
该国人口主要以汉人为主,其余从大明迁移而来的瑶、苗等少民为辅,汉人占据当地人口八成左右。
截止天启四十二年腊月末,该国人口达到了七十六万,算是昆仑诸藩中人口较多的国家之一。
在这里,朱和垠也大概了解昆仑诸藩的情况。
和朱和垠在京城所听到的消息不一样,昆仑诸藩的人口相比疆域较少,并没有文臣们所说的国力强大,挟民自大的现象。
正因如此,对于大明限制迁移人口的政策,昆仑诸藩都表示十分不满。
由于人口的不足,大部分国家即便拥有深入内陆的实力,却也因为后勤问题无法深入。
以海岸线为中心,各国势力至多深入大约四百里就无法深入了。
这样的国力限制了他们,也是多次内迁运动失败的原因。
得知这一情况,朱和垠对瑞国世子朱由梁做出承诺,回国之后会劝说国内宽松迁移政策。
他的话一经说出,朱由梁和整个瑞国对他的态度都不一样了。
前几天还年老体弱,卧病在床的瑞王朱常浩也出现在了朱和垠眼前,热切的与他将国都汉中走完,浑然不像一个年近七十的老人家。
不仅如此,在过后的旅程中,朱和垠也知道了自己那一句话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好处。
五月初三,当他带领舰队前往桂国国都衡阳(摩加迪沙)的路途中时,桂国世子朱由榔已经带领百余名护卫乘船北上,在海上就登上了他的座船。
接下来,朱由梁让护卫为其开道,一路前往国都衡阳。
桂国都衡阳自古被誉为“乳香和没药之邦”,曾是出产乳香和没药最多、历史最悠久的地方。
早在商末,埃及法老就常常派遣商人和将领来此地沙购买香料,之后,希腊、波斯的商人和中原的航海家相继而来。
在南宋时期,此地就已经繁华兴盛,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忙的象牙和皮革的贸易中心。
当然,这样的底蕴是有好有坏的。
好处在于当地发展不会太困难,毕竟已经有了基础,但坏处就在于此地人口众多,虽然主要是以阿拉伯人为主,但依旧给桂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哪怕桂国已经立国二十多年,但当朱和垠来到这座城池的时候,当地街道的百姓面孔依旧是以昆仑奴和阿拉伯人为主。
整个桂国三百多万人口,汉人占比不到六分之一,这也足够解释为什么桂国那么欢迎朱和垠了。
一个支持移民的皇储对于桂国来说极为重要,只要朱和垠能促成宽松移民政策这件事,那桂国今后恐怕都将以他马首是瞻。
朱和垠渐渐明白了自己支持宽松移民的重要性,只要他掌握好这个点,那昆仑洲诸藩对他的支持就会一直存在。
其次,他这一路走下来,几乎各国都对他极为欢迎和支持。
支持他,本身就是在支持嫡长子制度,而嫡长子制度,才是他坐稳位置的最大保障。
“呜呜——”
刺耳的汽笛声再次响起,等朱和垠回过神来的时候,时间已经是五月十八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