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十五)诸藩积怨(1/3)

“叮铃……”

“奴隶,南边的奴隶!”

“走快点!”

六月,在来自小西洋的信风不断吹向阿拉伯半岛的时候,一个具有阿拉伯风格的码头上来往着许许多多的中东商人。

他们走在砂石的码头街道上,旁边的码头停着许多西亚风的商船。

在这里,由砂石修建的低矮平房是最为常见的建筑。

砂石街道上的百姓大多只穿着麻制的裤子,哪怕是女性,也顶多有一些束胸的麻布罢了。

只有少数的贵族,才能穿上布匹制成的长袍。

黑白两色的长袍是这里贵族的主要服饰,大明百姓可以随意穿着的绸缎,在这里是只有国王和王储才能穿着的奢侈品。

贵族们享受着奴隶们抬起的轿子,左右看着街道两侧有什么新鲜玩意。

码头上的商品大多是一些耐旱的水果、以及西边昆仑洲的奴隶,还有海上丰富的鱼类。

不过即便背靠小西洋,当地原始的捕鱼技术也很难捕捞到足够所有人口吃的鱼类,而且这些捕捞上来的鱼类还需要再贩卖给交一笔很重的税给当地官员。

因此,在街道两侧摆摊的百姓大多骨瘦如柴,许多人甚至瘦的皮肉凹陷进肋骨内。

对比他们,吃的十分肥胖的贵族们就显得格外惹眼……

“叮铃铃……”

岗哨的风铃被吹响,昏昏欲睡的士兵穿着简陋,与其说他是士兵,倒不如说是穿着麻衣,手持冷兵器的普通人。

像他这样的人,便是贾布里德王朝最为常见的士兵。

能穿着甲胄的士兵,那基本上都是紧跟、护卫贵族的存在。

这样松懈的防守给予了有心人机会,而当远处海面尽头出现一个个黑点的时候,贾布里德王朝也将迎来自己的终焉……

“快快快!”

“定射装填,方向辰时四刻,预射一轮,准备……”

海面上,十余艘冒着蒸汽的铁甲舰出现,水兵们的脚步声不断在甲板上来回响起。

伴随着一枚枚金灿灿的炮弹被塞入炮膛,海军都督黄蜚也举起了自己的千里镜。

他将千里镜放到了自己的眼前,在看清楚港口的同时轻声开口:“放……”

“嘭嘭嘭!”

天启四十年六月初九,大明出兵“东昆仑半岛(阿拉伯)”,海军都督黄蜚出兵三万,登陆苏哈尔。

七月初一,仅仅二十一天的时间,贾布里德王朝、马伐国先后覆灭。

消息传回京城时,已经是八月十五。

在中秋佳节这个好日子,皇帝朱由校下旨,将永国册封在大食半岛南端,将贾布里德和马伐这两块地方赏赐给了永国。

永王朱慈焴来年二月初一就藩,藩国领十营兵马的编制,内帑单独拿出一百万两来赏赐永国。

这一百万两将被用于购买燧发枪、燕山五斤炮,以及大量物资。

同时,内帑还承担了未来十年永国移民的迁移银。

时间来到天启四十年时,伴随着大明岁入的不断提升,内帑的收入也在与时俱进。

印有皇帝面貌的纸币已经发行超过三亿两,每年发行两千万两。

每一两纸币的发行,都将带给皇室十文的收入。

也就是说,仅每年发行的纸币,便能够带给皇室二十万两的收入。

除了这些,内帑还有许多收入来源,因此眼下内帑的存款数量已经成为了许多官员好奇的对象。

不过他们也仅仅只能好奇罢了,毕竟自从国帑分家对于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

不然以朱由校的性格,即便大明朝的国库收入再翻一倍,恐怕也架不住他挥霍。

相比较大明和诸藩,齐藩的内帑可以说是极为寒酸的。

经过天启三十年时的改制和确定,齐藩内帑的国家收入来源只有一样,那就是齐国朝廷的补贴。

补贴每十年增长一次,最初的补贴数额是十万两。

在永国被册封的时候,齐国百官也对补贴进行第二次商议,决定提升到三十万两,但是被齐王朱由检否决。

十月初九,齐王朱由检下令旨,将补贴提升至十五万两,只增长了50%……

之所以只增长了那么点,是因为朱由检现在还在大明那边拿着俸禄。

尽管他卸任了许多官职,但同时朱由校也给他保留了许多官职,例如五军大都督的职位就一直是他在遥领。

仅这一职位便每年有俸银三千两,而诸如这样的职位还有七八个。

因此,朱由检自己是肯定够用的。

齐国百废待举,各自政策都需要花钱,朱由检只需要满足诸郡王、郡主的花销就足够。

如果不是夏允彝等人觉得十万两太少,他或许根本想不起来要涨补贴的事情。

毕竟对于前世享受过那么多现代科技的他来说,这个时代确实没有什么能让他上瘾的东西。

唯一上瘾的,或许就是他在过去十七年又生下了七子六女。

相比较齐藩的人丁兴旺,远在大明的朱由校虽然也喜欢待在后宫,但过去十七年却没崩出几个屁,这也难怪朱由校对永王和定王那么大方了。

不过,朱慈燃三兄弟虽然已经三十多岁了,但各自的子嗣都没有超过五个,父子四人所生的孩子,都不如朱由检一个人生的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