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大用人才(3/3)

他们为什么敢这么做?不就是因为没有能威胁他们的东西吗?

朱元璋有淮西勋贵,有国子监,朱棣有刀子,朱见深有宦官和十团营、御马监,而朱由校他们只有训练不足三个月的七卫一营兵马。

有兵无人,哪怕把文官都杀了,换上来的人还不是各党的学子?和没杀有什么区别。

燕山所和御马监都给加速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长叹了一口气,随后将手中的兵书放下。

王承恩见他这副模样,便叫人都退了下去。

过了许久,朱由检起身走到了窗前,望着窗外的大雪,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只是片刻后,当脚步声从殿外传来,王承恩的声音也打破了殿内的平静。

“殿下、万岁命殿下可以叫陆文昭停止继续查南京勋贵和文官的步子了,另外新设御马监南场,请殿下推荐内宦前往管理。”

“御马监南场……”听着这刺耳的五个字,朱由检在心底自嘲了一声:

“原来我也是吃人血馒头的其中一员……”

他攥紧了拳头,关节青白、可见心底有多痛恨这种政治妥协。

但他没有掀桌子的实力,不管是政治还是军事上……

想到这里、再想到新设御马监南场的数百万亩耕地,朱由检深吸了一口气,随后转身看向了王承恩,随后冷脸道:

“叫人告诉王安,他该退下那个位置了。”

王承恩闻言、微微一愣,不知道该说什么。

退下那个位置、意思是让王安现在自己上疏,主动前往江南,担任御马监南场太监吗?

可王安退了之后,谁又能上位呢?

王承恩没有继续往下想,更不明白为什么自家殿下要在这个时候将王安调走。

眼下的局面,若是将王安调走,那么魏忠贤那一派的太监就得势了。

这对于自家殿下,应该算不上好事才对。

不过本着殿下说什么就是什么,王承恩没有追问,而是在行礼后,退出了勖勤宫。

只是在他走后,朱由检再度叹了一口气。

他要调走王安,就是为了不让王安和魏忠贤起冲突。

王安的背后不止他朱由检,还有刘一燝、韩爌的东林党。

历史上王安和东林党人交好,移宫案更是帮助东林党人救了朱由校,扶持他登基继位。

但后来因为魏忠贤异军突起,王安和魏忠贤起了冲突后,便直接导致了东林党和魏忠贤也冲突了起来。

之后王安被客氏和魏忠贤弄死,东林党和魏忠贤更是不死不休,这才导致了之后杨涟等人的惨死。

魏忠贤把东林党内能干事情的都杀的差不多,只剩下了袁可立、徐光启、孙承宗等几个还能看得过去的人。

剩下的人里,大部分都是嘴炮,最后连扶持钱谦益对抗温体仁和周延儒都做不到,堪称废物。

东林党和魏忠贤的矛盾必须起来,而朱由检现在要做的就是先帮东林党推出新政,减轻百姓的负担,增加百姓对接下来十几年的旱情抵抗力。

历史上东林党的新政是失败了的,不但没有减轻百姓的负担,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所以连在史书留下名字的资格都没有。

失败原因也很简单,能臣干吏太少,嘴炮太多,结果推出来的新政成了百姓的催命符。

他们的想法是没有问题的,但执行起来的问题太大了。

想到这里、朱由检返回了自己的书桌前,提笔将东林党内部、以及一些无党派官员中能用的人名写了出来。

袁可立、徐光启、孙承宗、孙元化、梅之焕、陈奇瑜、李长庚、毕自严……

当这些名字写出来,朱由检微微皱了皱眉,随后又在他们之下写出了卢象升、沈廷扬、宋应星、宋应昌……

前者是已经有了功名可以出仕的,后者是还没有参加科举的。

眼下东林党战胜了浙党,但为了避免这群家伙只知道嘴炮,朱由检必须将有能力的人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

首先便是袁可立、袁可立的能力毋庸置疑,战略眼光也十分独到,把他放在江南太委屈他了。

想了想、朱由检还是决定把袁可立放在山东,因此他在袁可立名字下方写下了山东两字。

再往后的徐光启和孙元化,朱由检都没有多想,就将他们的名字下面写下了陕西。

这两人指挥兵马的能力不行,创新倒是可以,但朱由检脑中创新的想法比他们多太多了。

他看上的是徐光启在水利上的才能,而陕西作为天启年间就开始爆发旱情和动乱的地方,将徐光启师徒放在陕西是最好的选择。

至于孙承宗,朱由检微微皱眉,这家伙眼前是好皇兄的讲师,自己指挥不动。

所以、他将目光放在了梅之焕、陈奇瑜、李长庚和毕自严身上。

这其中、梅之焕是有勇有谋的代表,朱由检想了想之后,按照历史上一样,继续将他放在了甘肃。

日后一旦朱由检要对河套、乃至青海的蒙古人用兵,梅之焕绝对不会让他失望。

想到这里、他看向了剩下三个人,想了想之后,将李长庚和毕自严分别放到了南直隶和山西两地。

毕自严历史上与袁可立互为犄角,专饬海防,修战船、治兵器、建水军,曾镇压北直隶、山东的白莲教起义。

之后任崇祯朝户部尚书时,军事频繁,国库空虚,他提出节支建议24项,并到九个边疆督扶镇所清查兵马数,堵塞漏洞。

这样的才干,放在山西十分不错,而李长庚为官清廉还有才干,放在南直隶则是刚好不错。

李长庚在,不止可以约束南京的勋贵,还能将南方的漕运和加派粮北运。

至于最后的陈奇瑜……

朱由检看着这个名字,十分头疼,这家伙的能力可以,但为人没有担当,就放到最不容易起祸乱的河南就行。

朱由检分完了所有人的位置,唯独西南没有布置,这是因为西南他早就有安排了。

只要奢崇明敢反,立马就会被孙传庭、洪承畴,吴阿衡、杨文岳四人镇压。

到时候捞了功绩,洪承畴调往云贵、或者广西都可以,孙传庭则是会在之后被他派往陕西。

徐光启孙应元修建水利,增加陕西的抗旱风险,孙传庭则是在必要的时候负责裁撤陕西的卫所。

至于吴阿衡则是会放在四川牵制洪承畴,而杨文岳前往湖广。

这样的安排如果落实,大明就算爆发了连续十七年的旱情,进而引起农民起义,也能快速镇压下去。

至于还没有科举的那些人才……

朱由检眼睛一撇,直接放到了卢象升和沈廷扬身上:

“再等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