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 16 章(1/2)
沈曦睡了个午觉,起来的时候已是申时了。
她伸了个懒腰,问道:“王爷呢?”
门外的小鹂与喜鹊推门而入,喜鹊笑道:“王爷上朝去了,王妃睡醒了,睡的可好?”
好着呢。
沈曦只着亵衣,懒洋洋的靠在榻上,香腮透着春睡后的晕红,鬓乱钗横,衣领松散而随意的敞开,露出雪白的肌肤与饱满而丰盈的曲线,高耸的山峦的上残存着一道可疑的红云,不用猜便知是谁的杰作。
二婢见了脸一红,齐齐低下了头。
偏偏沈曦不自知,她脸上一派纯稚茫然,揉揉眼睛,拥着被子坐起来发了一会儿呆,才不情不愿的下了床。
徐述不在,书房空着,正好可以进去挑几本书看看。
喜鹊与小鹂本以为沈曦是想替徐述整理书房,没想到沈曦到了书房却是直奔书架,挑来挑去,就是挑不出一本合心意的书来。
“王妃,您这是要看书?”小鹂奇道。
扭头看着二婢错愕的眼神,沈曦脸一红,咳一声道:“你们俩去忙吧,不用管我,我就在这里随便翻翻。”
喜鹊与小鹂面面相觑,但还是很听话的离开了,临走前替她关上门。
沈曦松了一口气,在书架面前仰头望去。
徐述的藏书很多,光书架就排了三排,每一排上至少高七八层,且每一层都列了不少厚重的书籍,光看厚度沈曦就眼晕。
不过看得次数越多的书,边边角角难免会有磨损,沈曦凭着这个小技巧,发现徐述喜欢兵书,尤其是《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
沈曦踮着脚尖抽书,记下位置后放在一侧的书案上,本来都挑完了,只不过眼风一扫,落在某一排的某本书上——咦,洛阳杂记?这名字听着还不错,拿来看看。
一共捯饬了三本书,沈曦还没看就觉得收获满满,直接坐到了徐述常做的位置上,翻开一本《孙子兵法》。
别看她是心血来潮,其实蓄谋已久,沈曦是觉着,自己和徐述说话的时候脑子总是不够用,而在梦中的前世——姑且称之为前世,成婚五年了,朝堂大事一概不懂,死到临头她也未曾察觉到枕边人的野心,还是堂姐告诉她的真相,得知真相就一命呜呼。
连她自己都觉得前世的自己蠢得可怜。
是以,她将这些都归结为读书少的缘故,早在上午和普济大师一番对话后,她就在琢磨此事,往后,徐述读什么书她便读什么书,因此今日午后,趁她便着徐述不来到了书房,一探他的喜好。
孟子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好像是学而不思则忘,思而不学则呆【注1】,这句话以前女夫子在族学的课堂上常在她耳旁絮叨,絮叨的沈曦耳朵都起茧子了,至于意思嘛,她猜应该是,只学习不思考就会忘记,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变得呆傻!
所以说,人必须得边学习边思考,她以后要多读书,多思考,这样就不会被人骗的团团转了。
想着,沈曦就翻开了《孙子兵法》第一篇计篇。
第一句便是“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注2】
下面写着徐述的批注“战争是国家大事……”,沈曦扫了一眼就赶紧收回来。
孟老先生都说了,要思考,她不能拾人牙慧。
于是沈曦皱着眉头苦思……嗯,意思她好像能明白,不就是说兵很重要的意思嘛,这难道还用他说吗,连她都知道!
又接着往下看。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
唉呀,这段好长,看着都头疼,她先休息一会儿吧。
沈曦趴在案上,闲着也是闲着,看到那本《洛阳杂记》也在一边摞着,就抽出来随手翻开看了看。
洛阳是前朝故都,书亦是前朝一位儒生所作,《洛阳杂记》,顾名思义,记载的便是东都洛阳的繁盛之景,内容的确杂乱,衣食住行皆囊罗其中,最后几章则将了一些作者在洛阳所见的奇闻趣事、风土人情。
沈曦没去过洛阳,没想到前朝时洛阳竟是如此的繁盛,更兼之作者笔墨幽默风趣,她打开之后,一页一页往外翻,竟一时看得忘了时辰。
阖上书的时候,才发现天色已是不早,快到了徐述下衙的时候,沈曦便赶紧将抽出来的几本兵书都归置好,放在原来的位置上,至于手中的那本《洛阳杂记》……她没舍得放回去,拎着回了卧房。
反正她只是看一本杂记而已,徐述应当是不会怀疑的,想着,沈曦反而没有顾虑了,又继续看了好几页,直到小鹂在外面喊,“王爷回来了。”
*
膳房端上今日的晚膳,案上摆着一钵子酥油饼,一小碟芋煨白菜、松菌抄口蘑,一大碗飘着紫菜、虾肉的芙蓉豆腐汤,荤菜是一盘虾饼和糯米鸡。
沈曦似乎胃口很好,边拨虾边吃糯米鸡,嘴角都黏着油乎乎的白米粒。
徐述回来的时候已经知道沈曦去过书房了,难道是看到了喜欢的书?他可是记得小妻子不爱看书。
徐述用竹著夹起一只炸的金黄酥脆的虾,放下竹著,骨节分明的大手熟练的掐掉虾头,从虾腹下手撕开虾皮,一点点的撕到虾尾,再一掐,一颗完整的虾肉就躺在了他的掌心。
沈曦只爱吃虾肉,即便是炸的酥脆的虾也只吃肉,前世徐述就是这般给她剥的,不厌其烦,差不多他剥完,一盘虾沈曦也就吃空了。
一如现在。
沈曦吃一颗,徐述就给她剥一只。
直到沈曦吃完,才发现盘子里虾去盘空,而徐述那双修长的手上也尽是黄橙橙的虾油。
他接过书彦递来的帕子,慢条斯理的擦手。
昏黄的灯光下,男人垂着眼睑,细细的擦着手上的污渍,眉眼如刀裁一般柔和而俊美,也为他添了几分烟火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